English

寿长所历识弥多

2000-11-30 来源:光明日报 ■沈鹏 我有话说

游寿先生生前,我曾投信向她请教诗书,却无缘面识荆州,回想起来视为憾事。

但从书法自身出发认识一位书家,却又是最重要的。记得1987年的“三八”节,在北京举办中日妇女书法展。两国书写者都是女性,艺术风格各呈异彩。中国方面以游寿和萧娴年事最高,令人瞩目。我在应约为《人民日报》海外版写的一篇文章中写道:“今天有不少女书家不避艰辛,在孜孜不倦地笔耕墨坛。江南的萧娴与北国的游寿分别出自康有为、胡小石门下。萧娴与游寿历经坎坷,如今年届八旬以上,都宗法北碑,大气磅礴,‘人书俱老’,当之无愧。”

游寿先生当时写的是一幅书条幅《友我妇女培育儿童》,楷法中带有隶意,词语中颇具古风。当时游寿先生已82岁高龄,书风入于化境,老辣刚健中透露出浪漫天真。在这一点上,她与许多成就特出的老艺术家具有共同性。

1994年,游寿先生仙逝,大家为中国书坛失去一位饱学而大觉者痛心。是年夏季,游寿先生的忠实学生王立民来北京到我家中,带来了李俊琪先生所绘游寿像。联想到90年代以来,林散之、沙孟海、费新我等前辈先后谢世,一时觉得他(她)们四位堪比商山之四皓,写下七绝一首:“鱼雁曾经数往还,遗容只向画图看。书坛商皓凋零甚,后继当思一字难。”1995年,王立民寄来了他撰写的《游寿传略稿》,读后更服膺游寿先生的人品画品。

我早年读谢冰莹的散文,在她著名的《女兵自传》中,有一篇《海滨故人》的文章,记叙了她与游寿、谢文炳、郭莽西、方玮德等人30年代初在厦门共同创办文学月刊《灯塔》的事。当时游寿27岁,在厦门集美师范学校教书,谢冰莹称游寿与方玮德“两人都是诗人”,而且在这篇文章中写了她与游寿在厦门集美师校教师宿舍里彻夜长谈的情景。方玮德是著名的青年文学家,宗白华先生在《昙花一现》中说方玮德:“提起他的白话诗,真是新文学里的粒粒珍珠。”由此可见游寿先生早年与这群思想先进的文学青年从事文学活动的情况,那时,游寿已是名播江南的诗人了。

其实,游寿20岁时就被誉为“闽东四才女”之一,当时她在家乡福建霞浦担任县立女子高等小学校校长。她的高祖游光绎为乾隆年间进士、授翰林院编修,嘉庆四年升任陕西道监察御使。后辞官归闽掌教福州鳌峰书院,林则徐为其最得意的门生。她的曾祖、祖父和父亲皆为饱学之士,多有功名,真可谓:“学富五车家世风,清明潇洒溯先宗”。

“文化大革命”期间,周恩来总理以忧切的心情问当时国家文物局局长王冶秋先生,当今通识金文甲骨者有几,王冶秋列举各家,其中就有游氏。宗白华于1979年复游寿书《歌德有诗云:‘寿长所历多’,洵不虚也。虽‘京华景象新’,仍长念‘迢迢江南春’。”鼓励游寿“望诗兴长浓”,而几年前游寿先生还被打入哈尔滨师范学院的“八大怪”之一,身陷“牛棚”。这样一位通古达今的名士,却被视为“一怪”,在边远的黑龙江清贫而默默地度过了漫长的岁月。

在我的脑海里,以李俊琪的肖像画为依据,仿佛看到游寿老人步履蹒跚而坚强地走过20世纪。她是学者、诗人、历史学家和古文字学家,仅从书法艺术的角度来认识,游寿先生堪称本世纪杰出的书法家之一。周俊杰先生说游寿先生“应是中国书法史上占有独特地位的人物”。由于多种原因,游寿以往不被国人熟知,但真正的金石不会掩盖她的光彩,今后她的书法肯定会获得应有的历史地位久而弥珍。

游寿先生的书法师从胡小石先生,游先生的画风是李瑞清、胡小石这一脉碑学书派的延伸和发展。李瑞清是民国初年碑学书派的重要代表人物。孙洵在《民国书法史》中称“李派”为民国时期五大书法流派之一。李瑞清创办两江优级师范学堂,首开图画手工科,是我国最早在大学里开设书法课的提倡者和实践者,胡小石、吕凤子、张大千、李健皆出其门下。游寿先生在金陵大学读研究生时,胡小石先生首次在研究生中开设《书学史》课。游先生常与同学一起到胡小石先生家中学习书法,耳濡目染,加之天资聪颖,终成为这一书派第三代的重要代表人物之一。

游寿先生的成就,除了必要的社会条件外,有两点我认为是最重要不过的。第一,学养丰厚。游寿从青年时代起,就在中国最高的学术研究机构国立中央研究院历史语言研究所及国立博物院筹备处、国立图书馆金石部、国立中央大学等单位与梁思永、董作宾、曾昭等先生在一起从事上古史、古文字学、考古学科的研究和教学工作,留下了一批学术著作,又遍临甲骨、三代金文、两汉碑碣及北魏造像、摩崖、墓志。可以说,在20世纪,能够像游先生这样深入研习金石碑刻的书家为数不多。第二,甘于寂寞。游先生一生多磨难,颠沛流离,南北漂泊。抗战期间随丈夫由南京而四川,解放后又携丈夫由南京至山东,由山东而东北。“文革”后,游先生已71岁高龄,这时身兼数职,勤于奉献而从不以虚名求荣,视金钱如过眼云烟,生活上甘于清贫寂寞。

游寿先生的书法艺术遵从李瑞清“求篆于金、求隶于石,神游三代、目无二李”的原则,究其书风属碑学范畴,但是有一点应引起人们特别注意,这个书学流派书风还有一个特质,那就是“碑帖并究,以碑化帖”。与赵之谦不同,赵是以帖化碑的,所以二者呈现不同的风格。“李派”使帖的用笔坚韧,赵之谦使碑的用笔柔美。李瑞清特喜二王及宋四家,尤喜王铎;胡小石则爱黄山谷行草;游寿更喜黄山谷与米芾。这种兼收并蓄的精神,无论对于习碑学帖者都值得借鉴。

游寿先生半生南来半生北。移居北国后,是苍苍黑土地、莽莽兴安岭铸就了雄浑遒劲、奇崛天真的书风和豁达大度的性格。

2000年,正值游寿先生诞辰95周年,黑龙江省美术出版社欲出版《游寿书法集》,立民嘱我为序,写了上面的文字,尚觉不能达意,想起两年前我曾有《追怀游寿女史四首》,由朱秀坤、桂雍先生刊于《书法之友》1999年第一期,今择其《寿长》一首以为结语:

寿长所历识弥多,胸腹诗书星斗罗。

奇字古文通者几,遥知北国有娥。

手机光明网

光明网版权所有

光明日报社概况 | 关于光明网 | 报网动态 | 联系我们 | 法律声明 | 光明网邮箱 | 网站地图

光明网版权所有